查看全部分类

为什么要带孩子去旅行?

周易霏 2015-10-05 08:08:47 PDT

摘自微信:

2015-08-20 七海星尘

点击上方蓝色七海星尘关注我们




先来说说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带孩子去旅行。

原因很直接,大致有以下几种

 

1、记不住——孩子太小,看什么都记不住,去了也白去,浪费金钱和精力,等他再长大点吧;

2、危险——小孩子出去容易生病,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,吃不习惯也玩不好;

3、麻烦——出去要带很多孩子的东西,大人还要照顾孩子,陪孩子太累,玩得不尽兴。

 

 

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脚——

“去了白去”?不,旅行让孩子适应变化

 

不仅老一辈父母如此,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也抱有同样的想法。可是,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样,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,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、需求出发。

我特别害怕父母的“有用论”——弹钢琴是有用的,玩沙土就是没用的,学冰球是有用的,捉迷藏就是没用的,补习班是有用的,过家家就是没用的,下围棋是有用的,玩积木就是没用的……沿着有用论的思路,旅行就是瞎玩儿——既考不了级,也没证书,既加不了分,也不能算特长,当然是没用的,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。

孩子成长过程中,语数英的知识,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,这些是硬功夫;性格、情操、眼界、心理等,则是软实力。就像一台电脑,硬件固然重要,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软件。软实力,是最重要、最核心、最能影响发展、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。

有这个么个段子,说有个家境良好、品学兼优的男青年,大学毕业后,留在家乡工作。过了几年,他很想去南方闯荡,却屡屡不能成行。后来,听说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,竟然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,惧怕一个人乘坐火车。

我不想绝对地说,他的命运受锢于小时候没有去旅行。但是,如果他曾经去旅行过,至少不至于害怕坐火车,不至于害怕陌生的环境,不至于因为畏惧的心理,丧失了改变人生的勇气。

这几年我本人走南闯北,经常在国外看到一些欧美人拖家带口地旅行。妈妈和两个大一点的孩子走在前面,爸爸手里领着一孩子,怀里还抱个婴儿。

 

你可能又不理解了了,婴儿还带他出来干啥?实际上婴儿可以感受环境的变化、空气的变化、饮食的变化、家庭氛围的变化等,这些变化为将来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。经常有父母说等孩子大一点再说,大一点是多大?

 

 

危险?让孩子在“意外”中成长

 

旅行,就会有意外,有风险。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,会有等不到的班车,会有磕磕绊绊,甚至会生病和缝针……但是,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吗?我们不是想让孩子更坚强吗、不是想让孩子会处理困难吗、不是想让孩子成熟成长吗?

旅行,就是这么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。几乎所有的家长,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,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,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——这,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。

当然,一些稍微有点自理能力的孩子,爸爸妈妈就可以让他离开父母,到一个集体环境中去旅行,在集体中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。

 

“麻烦”?用旅行加强家庭凝聚力

 

旅行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时机。平时工作忙、心情差,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。而现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,没有工作的牵绊,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情啊。

当然,如果在旅途之中,还不断地查邮箱回邮件,开着电话会议发着微信,那的确会嫌孩子闹,嫌孩子烦。这正说明家庭旅行的问题在于大人,而非孩子。要改变的,是家长的心态和做法。

下面再来聊聊带孩子旅行的好处,到底有哪些,到底有多大。大概可以分成三节课——

第一课,多元价值观

 

谈到旅行的好处,很多人会提到,锻炼孩子的独立性、自主性,学习多种文化的知识等。的确,这些都是带孩子旅行的好处。但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种——那就是孩子多元价值观的建立。

人的一生之中,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敌人,需要我们去消灭,它的名字叫做“狭隘”。狭隘,对于一个国家,会造成闭关锁国;对于一个民族,会造成夜郎自大;对于一个人,则会造成自以为是。而这三个层面的结果,则是落后,则是狂妄,则是愚昧。

还记得鲁迅在为国人画像的《阿Q正传》里,是这样生动地描述狭隘的:“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,未庄人叫‘长凳’,他也叫‘长凳’,城里人却叫‘条凳’,他想:这是错的,可笑!油煎大头鱼,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,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,他想:这也是错的,可笑!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,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!”

大到宗教的矛盾,国家的纷争,民族的仇恨,小到邻里的纠纷,婆媳的争斗,很多都和各自的狭隘价值观有关。如果我们解决了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鱼,切葱丝,坐凳子,也就天下太平,国富民安了。

那么,怎么让孩子拥有多元价值观呢?

 

一是阅读,二就是旅行。读万卷书,不能死读,那是呆子;行万里路,也不能白行,那是贩夫。读书,要学会思考;旅行,就要深度旅行。两者结合,才会真正发生作用。最近有个说法我很喜欢:要么旅行,要么读书,身体和灵魂,总有一个要在路上。

第二课,多样世界观

 

旅行,是一种最好的、最直观的方式,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,真实的生活。很多时候,我们习以为常、司空见惯的东西,其实并不是天然就该如此的。

旅行,就是让我们知晓,离开我们居住的地方,五十里、五百里、五千里之外的地方,那里的山是什么样的,那里的水是什么样的,那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,那里的人是什么样的……最关键的,则是那里的生活,究竟是什么样的。

 

感受不同信仰、不同文化、不同风俗的人们的真实生活。这些,所有的亲眼所见,亲耳所闻,来自对方的动作,对方的眼神,对方的内心的交流,都是无法在家里体会到的。


第三课,多重人生观

 

旅行,还能让人知晓生命形态的多样性,以及人生无穷无尽的可能性。生命的可贵之处,就在于它的多样性,在于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。

生物,有数以亿计的形态,仅仅蚂蚁就有15000种以上,而人的生命,短短的几十年里,也应该有无限的可能。出去旅行,正是知晓生命中这一秘密的最好途径。很多人,在旅行之中,发现了人生的真谛,寻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所属。

彼得·梅尔从纽约到普罗旺斯旅行,后来,他改变了人生轨迹,和妻子及两只爱犬隐居于此;黑塞在瑞士南部的旅行,后来,他定居于那里的小村庄堤契诺,乡居一隅,却写出影响世界的文字;歌德在德国图林根林区旅行时,在基克尔汉山顶上狩猎小木楼墙壁之上,涂就了传世名作——《漫游者之歌》。

有好,有坏;有熟悉,有奇怪;有理解,有费解。任何地方,都有其美丽和丑陋,就如同任何的一个人,也都有其可爱和不足。这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。

很少会有人在壮美的雪山脚下,感受不到自然的伟大、生命的渺小;也很少会有人在开阔了眼界、壮大了胸怀之后,还会斤斤计较、睚眦必报。

当一个人,知道了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后,就不会变成一个只会赚钱的机器,就不会只认为某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,就不会只听命于一个声音,就不会只做别人告诉他应该做的事……也就是说,他开始成为一个有自己的思考、有自己的见解、有自己的尊严、有自己的追求的“四有新人”了。而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孩子应该具备的人格吗?

(文字来源:网络)


欢迎转贴,转贴时请注明出处,谢谢。
Write a comment ...
Post comment
Cancel